“百千万”对标达标专项行动中的问题

2021-03-04 09:28:08 tibiao 2

百千万对标达标专项行动中的问题

本文从对标平台设计、对标方案设计、对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成效判定方面进行讨论,仅供广大标准化工作者特别是百千万对标达标专项行动相关方参考。

一、对标平台设计方面的问题

对标达标涉及 3 个标准,一是国际标准,二是用于对标的标准,三是达标的标准。而平台只有前两种标准,只能实现对标工作,而无法体现达标。因此,造成无法评判工作效果。

二、对标方案制定方面的问题

(一)对标指标的选取问题。对标指标的选取应遵循四个原则。

第一,技术先进性原则。

技术先进性,是指自己能做到,而别人很难以做到。技术现在在标准中体现为高要求的指标值。但是,高要求的指标不一定是技术先进的结果,而是出于人体健康而设定的,而且这种指标的实现与技术无关 。对于这样的技术指标,是否列入对标方案?从技术先进性上说,不应该列入;而从使用看,列入。例如食品标准中的重金属限量,日用陶瓷中铅、铬溶出量,是出于人体健康而设定,它们的含量高低不是通过技术实现的,而且目前通过技术也实现不了。技术先进性原则,还涉及现实性问题。现实性包括我国技术能否达到,以及现实是否需要。

第二,等级指标。

对于有产品分级的标准,以最高等级的指标值进行比对。对比低等级技术指标没意义,因为高等级的技术指标能实现,低等级的技术指标一定能实现。低等级技术指标的实现不体现最高技术水平。

第三,非采标标准。

已经采用国际标准的标准,就没必要再做比对了。目前参加比对的国家标准,大多数是已经采标的,致使对标工作变得无意义。

第四,重要指标确定。

重要指标的确定属于专业技术活了。因为重要性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看它会造成什么后果。例如,尺寸允许偏差是否为重要指标,对于建筑砖来说,偏差大点,可以用泥找齐。而如果是地板砖,那就要求严格了,否则砌出的地面不美观。对于螺丝、螺母来说,就更严格了,否则二者配合不上。

这四项原则缺一不可。同时满足这四个条件,那么能进行比对的指标就很少了。

(二)对标管理的策略问题。

第一,对标专业性。

以某企业为例,该企业在对标管理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模块,所侧重的重点均不相同。在对标生产运行指标时,通过综合商品率、加工损失率、储运损失率、综合能耗、单因能耗等指标的对比,从生产运行角度出发重点分析自身在技术能力、工艺操作、生产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在对标财务指标时,通过创效能力、价格、加工成本等指标的对比,从财务角度出发分析自身在创效、减费等方面与标杆存在的差距;在对标设备指标时,通过对关键大型机组运行参数等指标的对比,查找自身在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在对标产品销售模块时,通过产品售价指标的对比,从销售角度出发分析自身在把握市场、产品推价到位方面存在的差距;在对标物资供应时,通过比较独家采购率、招标采购率、厂家直供率以及库存周转次数等指标,来评价自身物资供应的健康状况。

第二,检验方法需要明确。

确定产品技术指标的检验方法很重要。如一家日用陶瓷企业负责标准的人员就说,我国骨质瓷的标准与国外标准根本就无法实现比对,因为虽然技术指标可以进行对比,但是试验方法根本不一样。因此,对标方案的确定完全应该由各专业标准委员会承担,因为他们最了解世界各国各自领域质量标准情况,甚至企业对标准的情况比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更了解。

三、对标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一) 标准与品种的匹配问题。

对标,比对的是标准,而不是产品。同一标准,可能包括多种产品和规格。为了增加对标数量,每种产品,甚至每个规格,都作为一个对标标准,进行比对。如日用瓷、水泥、服装、家具。对于不同品种、规格,某项技术指标可能取不同的值,为此对标平台设置了相应功能,这样设置的其本意应该为,这项标准可以涵盖哪些型号的产品,将所涵盖的型号列入部分型号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为了增加对标数量,对每种产品,甚至每个规格都进行了对标。实际上,这些品种、规格,在对标方案中的技术指标是完全一致的,理应在对标时选择全部型号。从对标结果来看,这种现象很严重、很普遍。这个问题造成对标结果的大量泡沫。对此问题的处理,应在审核环节进行控制。只有不同型号比对的技术指标取值不同时,才允许其出现一项标准对应多个比对结果。

(二)流通领域的企业也被拉来对标。

例如很多加油站、眼睛配制店被拉来进行比对。一些金银首饰加工店,不具备原材料的生产条件,但是却对首饰的金含量进行对标。他们没有生产设施,产品不是他们生产的,无法控制产品质量,谈何提高产品标准问题。将流通企业拉来进行对标工作,不是不合适的问题,而是故意弄虚作假,使对标结果中掺入杂质。对此,应加强管理。

(三)对标方案低导致对标即达标。

从目前对标结果看,95% 用于对标的标准是官方标准,而且这些标准的技术指标都达到了国内、国外先进标准,这样的低对标方案,必然导致对标即达标,致使百千万工程失去其意义。

(四)对标方案与对标标准不匹配。

在实际对标工作中,发现有的企业用不同于自己产品的国外标准进行对标。从数据看,确实优于国外先进标准,但是产品不同,比对无意义。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对技术、标准不精通造成的,应通过提高素质来解决。

(五)企业标准应该列入对标重点。

从对标结果看,用来对标的标准 95% 是官方标准,而企业标准很少。对标工作,对企业标准更有意义。企业标准对标应该是工作的重点。官方标准,应该是各专业标准化委员会的工作。企业只是执行官方标准。如果官方标准达到了国外先进标准要求,企业的产品质量也就满足了市场需求。如果想考察目前我国产品质量水平,无须通过对标,只需要从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数据库中了解,而且更具高效、准确、客观的优点。为了追求对标结果排名名次,某些地区给县区级标准化部门下达任务,利用平台设计上存在的缺陷,指导下一级部门采取一标多对、利用僵尸企业等手段开展工作,造成工作质量降低,最终致使违背此项工作的初衷。

(作者:李伟、赵本东。特此声明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