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本标准化工作必读书

2021-03-06 14:12:36 tibiao 78

20本标准化工作必读书

一、《标准化概论》(第六版),作者:李春田等,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推荐理由:李春田主编的《标准化概论》从1979年开始编写第一版,到现在已经是第六版了。我国几乎每位标准化工作者都把这本书作为案头书。国内开设标准化课程的学校和各类标准化培训课程都把这本书作为必选教材。李先生在2006年的一篇文章里曾经谈到,《概论》是一个几十人团队的作品,是几代人的经验积累。《概论》既有继承也有创新,每次改版都要上一个新的台阶,完成一次观念的改变和知识的更新(李春田,2011b)。现在《概论》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高等院校精品课程教材。毫不过分地说,这是一本在我国的标准化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书。本书适用于标准化教育、标准化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标准化培训等方面。

二、《现代标准化方法——综合标准化》, 作者:李春田,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推荐理由:李春田2011年发表著作,《现代标准化方法——综合标准化》。综合标准化最初由前苏联标准化工作者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影响下形成的标准化方法,并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李先生指出,综合标准化是以系统理论为指导,遵循系统分析方法开展的标准化。每一个综合标准化项目实际上都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可以说,综合标准化就是标准化系统工程。开展综合标准化要目标导向,要系统地处理综合性问题(目的性);把要解决的问题视为一个系统,对系统要素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系统性);要运用系统化方法进行整体协调,综合地掌握系统内部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使系统达到整体最佳状态(整体性);要建立标准化综合体(成套性);要进行全过程控制。综合标准化方法在我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现行国家标准有GB/T 12366-2009综合标准化工作指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全国大力推行“综合标准化”,而且把有些经济开发区和部分企业确定为综合标准化试点单位。本书适用于标准化教育、培训、历史研究等方面。

三、《标准的编写》, 作者:白殿一等,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推荐理由:本书为国家标准GB/T 1.1 — 2009 《国家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和GB/T 20000.2 — 2009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配套用书。书中全方位地阐述了标准的编写问题,内容涉及自主研制标准和采用国际标准时如何编写标准,包括标准化对象的确定,技术要素的选择,标准文本的结构以及具体编写等。在阐述各类观点的同时还给出了大量的示例,从而提高了相关内容的可操作性。本书是标准化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四、《标准化是一门新学科》,作者:[印]魏尔曼(Lal C. Verman),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

推荐理由:印度学者魏尔曼1972年撰写的著作《标准化是一门新兴学科》首次把标准化作为一门学科做了全面的探讨。他从语义学和术语学的角度对学科、科学、工程、技术、标准、标准化等重要概念进行讨论,然后论述了标准化的目的和作用,标准化的领域和内容,提出了标准化三维空间的概念。他用了很大的篇幅论述不同级别的标准,并阐释了“个别级标准”的意义,然后论述有关计量单位、标准的贯彻、质量检定标志、标签、消费者与标准化、标准化的计划、标准化的经济效果、标准化的数理手段等问题。他指出,“看来我们最好不要把标准化的含义引申的过分远,不要试图说服人们把它视作与物理学、化学之类的自然科学相提并论的一门科学。充其量而言,可望将其视作与社会学、政治科学之类的社会科学相仿的一种科学。”本书是适用于标准化工作、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理论研究、标准化历史研究、标准化教育等方面的读物。

五、《WTO与国家标准化战略》,作者:安佰生,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

推荐理由:本书通过对标准化相关问题的经济学分析,试图为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家标准化战略的制订提供理论借鉴,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标准化基本的经济学理论;第二部分讨论了标准化相关制度安排问题;第三部分在对各国标准化战略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中国国家标准化战略制订的政策建议。作者认为,国家标准化战略是国家对标准化战略的整体部署。它不是一个标准如何制订的技术问题,而是如何整合标准化工作的各种资源和力量,在WTO的政策框架下,实现标准化对技术创新、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问题。本书适用于标准化管理者、政策制定者、标准化研究和教育等方面。

六、《标准化与治理》(第一辑,第二辑),侯俊军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2016,2018

推荐理由:这两本书围绕“标准化与治理”主题,第一辑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征集了21篇相关论文,第二辑征集了28篇论文,主要包括标准化与治理的理论机制分析、实践操作经验和案例分析、相关文献综述等方面的内容。本书适用于标准化与治理方面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人员等阅读。

七、《中国3G:TD-SCDMA,一个大型高科技产业崛起的历程》,作者:高旭东等,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推荐理由:TD-SCDMA技术标准在我国的产生、发展和国际化,在中国自主创新事业中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作者从多角度,全方位回顾TD事业的艰辛发展历程,详细揭示了TD-SCDMA技术标准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TD-SCDMA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本书适用于标准化教育、标准与技术创新研究、标准化历史研究等。

八、《自主创新与标准化:中国标准化战略所面临的挑战》,作者:迪特•恩斯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推荐理由:作者从产业创新和复杂性原理出发,特别论述了技术的复杂性和全球企业网络的复杂性,从而导致的标准的复杂性。在此基础上,他把中国标准化体系和美国标准化体系进行了初步对比,而且对于两国的标准化战略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恩斯特认为,即使在西方,对于标准化方面的公共政策问题依然“处于研究阶段”。所以,他在报告的第一章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以便研究标准在一个经济制度不同于西方经济制度的国家中是如何制定和使用的。他为此所提出了开展研究的七个命题。恩斯特指出,国际社会应当接受不同国家和产业在组织和管理标准化过程中的重要不同。国际社会应当承认,像中国这样的后来者所面对的挑战是非常巨大的,不应将适用于发达经济的标准同样用来评价后来者的行为。考虑到中国显著不同的政治体系和经济制度,要让中国复制美国模式,成为完全市场导向的自愿性标准体系不大现实。中国需要找到自己的制度模式和法律模式,开创一种既可以促进自主创新,又可与全球化和多元化挑战相适应的标准化体系。本书是适用于标准化工作者、管理者、标准化创新与战略研究等方面的读物。

九、《模块化研究》,作者:李春田,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推荐理由:李春田2008年发表的论著《模块化研究》是他多年研究的成果。全书共分十章。其中第四章是本书理论的核心,重点论述现代模块化的诞生、功能、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对象、目的、构成要素、微观过程、演进发展及理论研究现状。李先生认为,产品的标准模块化设计现在已经成为现代产品设计的重要方法学,也是企业标准化的重要标准化方法之一。如果企业的产品模块设计得当,就可以很容易通过不同模块组合形成能够满足适用于不同用户需求的系列化产品。他还指出,模块化是现代标准化的高级形式,其特征包括:现代模块化对象是更复杂的系统,而这个系统的子系统(模块)通常也是一个复杂系统;模块自身的复杂化是与信息技术共同进化发展的;模块化的整体系统是通过设计规则事先规划好的;模块化设计是自下而上的系统改进和整体创新;模块化系统是创造选择价值的系统;产品模块化需要开放式接口和决策分散化等。产品的模块化对产业结构有重要影响,成为形成产业集群的催化剂。模块化是产品开发的平台策略,也是大规模定制式生产的基石(李春田,2008)。本书是适用于标准化教育、培训、模块化研究、历史研究等方面的读物。

十、《企业标准化战略三部曲》,作者:李春田, 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推荐理由:2012年,李先生发表著作《企业标准化战略三部曲》,重点包括企业的产品标准化战略、综合标准化战略、标准化平台战略。其中他详细论述了企业战略就是企业竞争战略,以及企业战略与企业标准化战略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企业标准化战略可以作为整个企业的竞争战略,也可以作为企业竞争战略的子战略;企业的标准化战略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企业的产品标准化战略要让产品标准确切反映顾客需求,建立量化质量目标,建立企业管理的基本信息等。企业综合标准化战略要开展供应链的综合标准化,选择并确定综合标准化对象,建立协调机构,对标准化对象进行系统分析,分解目标,建立以标准为核心的标准化综合体,组织实施和验收。关于标准化平台战略,李先生首先认为平台“系指创新活动的运行基础或支撑系统”;企业的标准化平台主要包括产品设计标准平台、参数系列平台、标准组合元平台、模块化平台。从李先生的论述可以看出,他从不把企业标准化战略简单地看作是制定企业标准本身的问题,而是要和市场竞争、企业创新紧密联系起来,要和企业在产品研发和竞争中的最新技术发展联系起来。他在书中引证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案例来说明他的战略思想。本书是适用于标准化教育、培训、企业标准化研究、历史研究等方面的读物。

十一、《国外强制性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 作者:刘春青等,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推荐理由:本书系统分析了WTO/TBT协定、ISO/IEC指南2及主要国家关于强制性标准和技术法规存在的法律、内涵、作用、定位以及强制性标准和技术法规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别对强制性标准、技术法规、技术法规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从法理的视角阐述了技术法规的地位作用,首次提出了完整的技术法规体系理论,并通过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技术法规体系系统研究、论证了这一理论。本书是适用于标准和技术法规管理研究、有关教学等方面的读物。

十二、《标准经济学:理论、证据与政策》, 作者:[徳] Knut Blind,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推荐理由:本书对标准经济学的已有文献做了全面的回顾和梳理,并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对象进行了系统的经验实证研究,为评估标准的动因和分析标准化的经济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本书具有综合性和学术性,适用于标准化研究人员、产业经济学家、研发部门的管理者、创新和贸易政策制定者等阅读。

十三、《标准的世界》(A World of Standards), 作者:[瑞典] N. Brunsson et al.,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推荐理由:布兰森等人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学角度看待标准化,并从组织学角度对标准化过程进行探讨。他著作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标准化与组织机构、市场和规范性共同体三种社会形式,标准化专门知识的特点及其民主含义;标准化和正式组织之间的界限。第二部分通过几个实证研究考察标准的供应方,即标准的制定和传播,试图回答谁会成为标准化组织,标准化如何进行组织并且具有合法性,标准化组织在制定标准的时候如何达成协商一致。标准化工作者如何说服人们遵守他们的标准。第三部分讨论标准的需求方,包括遵守标准的动机,遵守标准代表的含义,遵守标准的人如何解释标准,标准如何影响采用标准的人的行为,等等。本书是适合标准化工作、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理论研究以及标准教育等方面的读物。

十四、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自愿性协商一致的国际治理(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 (ISO): Global governance through voluntary consensus),作者:C. N. Murphy,J. Yates,Routledge Press,2009

推荐理由:2009年出版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自愿性协商一致的国际治理》是克雷格N.墨菲(Craig N. Murphy)和乔安妮·耶茨(JoAnne Yates)针对ISO做的研究成果。他们对ISO、美国标准化组织ANSI和英国标准化组织BSI等做了深入考察;采访了重要的国际标准化历史人物的后代,对国际标准化的历史和现实进行了剖析,提出的主要观点包括:标准是“技术基础构架(technical infrastructure)”,对于帮助建立“物理基础设施(physical infrastructure)”和贸易区有重要作用,以及有孕育和促进创新的作用;委员会通过协商一致产生的标准优于政府制定标准和市场竞争产生的标准;委员会标准化能够成功的原因是它应对协调问题和合作问题的方法,等等。本书是适合标准化理论研究、历史研究、标准化工作等方面的读物。

十五、《标准的经济效益:全球案例研究》(共两册),作者:ISO,翻译: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 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推荐理由:为了对标准的经济效益进行精确的评估和量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的帮助下,开发了“ISO方法论”。ISO希望通过使用相同的方法论,对不同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积累标准经济效益的数据。2010年发布的标准经济效益的评估方法,2011年出版了首套案例研究。本书第一册《标准的经济效益:全球案例研究》汇集了ISO组织开展的,来自10个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11个公司的案例研究。本书的第二册《标准的经济效益:全球案例研究(二)》汇集了来自9个不同国家10个不同行业的案例研究。研究表明,标准对这些公司全年销售收入的贡献率为0.5%-4%。本书是适用于标准化教育、标准化经济效益研究、企业标准化等方面的读物。

十六、服务于国家的标准:国家标准化组织分析(Standards for the Nation: Analysis of 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s),作者:[荷兰] Henk de Vries,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1999

推荐理由:本书是首次对国家标准化组织进行的学术研究。在很多情况下,国际级别的、地区级别的或国家级别的正式标准化组织已经不再是开发业务标准显而易见的组织。这是必然的还是这些组织能够增加能力而重新获得市场的认可呢?这个问题需要从当前标准化的发展背景出发来给与回答。本书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分别从总体上和国家标准化组织这一具体情况下给出了很好的解释。本书是适用于标准化工作和管理、标准化理论研究、教育培训的读物。

十七、标准:客观世界的处方(Standards: Recipes for Reality),作者:Lawrence Busch,MIT Press,2011

推荐理由:作者从社会学角度对标准和标准化的研究极大丰富了学术界对标准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其特点是:把标准看成一种社会运行的规则,不再局限于标准化组织对标准的定义,也不再局限于市场竞争和经济发展的观点,而是把标准放在整个社会运行的环境下进行考察;讨论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产业标准,而是扩展到包括医疗卫生、教育、财会、优良动物品种、典范人物等任意领域的标准;探讨标准的可公度性(Commensurability)、对称性(Symmetry)、耦合(Coupling)特性,并且提出社会学的标准分类:奥林匹克标准、过滤标准、区分标准及分级标准。作者在书中详细讨论了标准的力量、把世界标准化、分类的标准化、认证认可和许可、标准伦理和正义、标准和民主等内容。本书适用于标准的理论研究、教学、职业培训,也适用于标准化工作等方面。

十八、剑桥技术标准化法学手册:竞争、反垄断和专利(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Technical Standardization Law: Competition, Antitrust, and Patents),编者:Jorge Contrera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7

推荐理由:本书由Jorge L. Contreras编辑。汇集了三十多名国际知名学者、倡导者和政策制定者,评估并分析了技术标准和标准化与法律有关的问题,集中讨论了当今世界上最具争议也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领域:反托拉斯法/竞争法和专利法(随后出版的内容将集中讨论国际贸易、版权和行政法)。本书全面、详实地揭示了标准在塑造全球技术市场所起到的作用,是学者、从业人员、法官和政策制定者不可或缺的工具。

十九、《标准化知识产权战略》,作者:张平,马晓,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推荐理由:本书从现实需要出发,通过研究国外标准化组织及企业在技术标准化、技术壁垒及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等方面的制度、办法和实践经验,为我国企业、政府管理者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设想和建议。其中对TBT协议的相关研究尤为值得重视。本书是适用于标准化教育、标准化政府管理和决策、企业经营管理、标准化工作以及标准与知识产权研究等方面的读物。

二十、《国际标准化发展研究报告》(系列图书,按年度出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主编,中国标准出版社

推荐理由:《国际标准化发展研究报告》是以国际、区域和国外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化发展数据和事件为基础,以反映国际标准化状况为目的,以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其他标准化利益相关方为受众的系列年度报告,旨在打造权威、统一、便捷的国际标准化动态工具,为读者提供有关国际标准化的权威数据、详实资料和系统分析,为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与进步提供支撑。自2010年开始,该系列报告由年度发布改为两年期。本书是适用于标准化工作、标准化管理、以及标准化科研等方面的读物。